证明您的身份


杨璐最近的一个设计系列叫SIGNAL LOST,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于一首歌《静止》。这首歌的歌词引起了她的共鸣——寂寞环绕着电视,垂死坚持,在两点半消失。这让杨想起了她的小时候,每个周二下午都是电视台的检修时间,那个时候电视里没有任何节目,屏幕中呈现的不是没有信号的检修画面,就是信号中断的雪花画面,那一刻似乎无所事事,仿佛一切都静止了。Temper杂志去调查

“Signal Lost ”, 杨璐设计

“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期,就像安特卫普六杰一样,群体的共同努力促使他们在一个时期一个点成为一个设计符号,达到推动作用。” 杨璐

  1. 你是如何决定进入莱佛士艺术学院学习的?

杨:对艺术的好奇心,对设计的执念,和不断发掘自身潜力的个人属性,让我一直怀揣着想要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梦想。大学毕业后,我从事于媒体市场工作,工作期间为众多时尚品牌进行线下活动及推广方案的制作与执行。在与时尚品牌接触期间,深入了解了品牌的历史、理念、设计风格,我深深的被他们的品牌魅力所吸引,并不断揭开着身体里的时尚封印。所以我遵从本心追求我向往已久的设计梦,选择就读于北京莱佛士设计学院。

  1. 你是如何看待最近兴起的(人数众多的)中国设计师的?在他们的设计中,你能看到贯穿其中的中国主线吗?是什么把你们联系起来的——除了你们的护照,哈哈?

 杨:在中国,学习服装设计的人越来越多,但真正走出来的却并不多,我觉得首先这可能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关,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构架,缺少个人定位。再有就是更为实际,也是最困难的是难觅发展平台、资金支持以及资源,来与时尚领域的链条相链接。

设计师不是独立的个体存在,他与买手、时装编辑、时尚预测机构、时尚营销等等相关行业都是处在一个产业链里,优秀设计师的一举一动会如同蝴蝶效应一般,可以影响着整个产业链条。

还有一点,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期,就像安特卫普六杰一样,群体的共同努力促使他们在一个时期一个点成为一个设计符号,达到推动作用。

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时尚行业从事者,他们有的是我的老师,有的是时尚领域里的前辈,有的是我的同学、朋友、同事,把我们相连起来的不仅是时尚这份工作,共同的话题,最重要的是还有对服装设计的坚守、热爱和梦想吧,我们都在时刻准备、迎接着属于我们的服装时代,哈哈。

我是个喜欢思考、研究、和反复推敲的人,服装设计将我的个人特质发挥到了最大,我找到了表达思想的另一形式。故而,我的时尚哲学就是服装设计是一个设计师的思想沉淀,是想法的具象表达。

我还认为艺术是相通的,服装设计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衣服上,还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,在探究一个主题时,你可能创造出一个平面设计,装置艺术,一个行为艺术,甚至是影视等等,它绝对不是死板的,只要有想法,那就有发展的空间。

“在我眼中,随着中国地位的日益提升,中国设计也会在整个时尚界占有一席之地。中国本土设计师上将是中国时尚领域的未来,很简单,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中国人自己更了解中国的时尚和中国人的需求,因地制宜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” 杨璐

“Signal Lost ”, 杨璐设计

  1. 在你看来,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和西方、日本、或是南韩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?

杨:我觉得最大的不同还是在文化差异上,不同的社会环境锻造出不同的设计风格。就比如因为装扮和举止的不同,尽管长相是相似的,我们仍旧能一眼看出哪个是韩国人,哪个是日本人,哪个又是中国人一样。

  1. 80后和90后这批人才辈出的中国新兴摄影师、艺术家和服装设计师,是如何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中国文化思潮转变的?你在“新中国制造”潮流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?

杨:我自己本身就是80后,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80后和90后的那些艺术家身上似乎都带着一股韧劲,这是生活的历练。我们是独生子制度下走过的一批人,娇贵又孤独。我们小的时候,父母大都不认为学习艺术是很好的出路,普遍认为考不上大学的人才去学艺术,再加之信息的闭塞等等这些阻力,让我觉得成为一个艺术家实属不易。而这些独有的经历也反映在了作品里,每个人都有迫切表达的欲望。然而,现在就不同了,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培养的重要性,国内外相关的信息也丰富起来,大家开始消费它,愿意为一个好的作品买单,对于我们这些设计师或艺术家而言是很好的时期。我作为80后的设计师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,是机遇也是挑战,因为源源不断的年轻设计师还在出现,而我不仅要贡献自己优质的作品,为社会创造价值,最重要还是勿忘初心,不能辜负自己的坚持,更不能丢掉那股子韧劲吧。

  1. 在几个关键点上,你是如何看待人们个性和风格的演变的?时尚是否可以反映中国在社会经济方面发生的变化?    在你看来,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时尚的发展前景如何?

杨:我特别赞同一句话:“一个人的品味和性格是可以从穿衣打扮中看到的”。品味体现于他的社会属性,而性格则个人属性。

一定是有影响的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现在中国市场很抢手,很多大品牌进驻中国市场,推出中国限量,中国元素的产品,这不仅说明中国的世界地位越来越高,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强,也说明中国的发展前景好。还有就是中国电商平台的普及,和简单的支付应用,都创造了便捷的购物体验。这也促使国内外时尚品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,而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,甚至挑剔。

在我眼中,随着中国地位的日益提升,中国设计也会在整个时尚界占有一席之地。中国本土设计师上将是中国时尚领域的未来,很简单,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中国人自己更了解中国的时尚和中国人的需求,因地制宜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6. 认为时尚是可以反映社会的迁的,你认为呢?中国尚是如何反映中国社会的迁的?  

是的,我也同样认为。其实这在任何地方,任何时期都是如此。我们学习服装历史的时候都知道,了解一个时期的服饰,要先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,从而得出服装元素出现并得到应用的由来。可以说没有一个设计是不受影响的,小到设计师的个人经历,大到社会环境。在中国也不例外,时下热议的话题和文化,都能应用到设计中,设计师用作品表达观点。           

“时尚不仅可以预测未来,而且如果你影响力巨大,掌握时尚的话语权,那么你还能引领并驾驭时尚,主宰未来。” 杨璐

“Signal Lost ”, 杨璐设计 2018年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1. 你认为时尚能预测未来吗?

 杨:能,时尚不仅可以预测未来,而且如果你影响力巨大,掌握时尚的话语权,那么你还能引领并驾驭时尚,主宰未来。当然,这不会是一个人所能作为,它是一个群体的共同发声,民心未来所向。我们要做的正是去发现这些有待开发的空间,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和随波逐流。

  1. 你现在在做什么?

杨:我现在在研究一些中国传统的手工艺、中国服装史,以及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。我想通过对中国服装文化的学习,加以提炼以未来应用到我的设计当中。它如同一个基准,你会发现你拥有了更多设计想法的着力点,这不仅很有趣,也很有意义。而且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,只有了解了自己国家的文化,才能更加了解世界文化,从而有效的将中国文化发扬、应用、以及传播。

“我是一个接受多元化的人,对于技术和材料,我认为无论是传统型的,还是创新型的材料,只要它能最大程度在设计中发挥作用,那它就是合理的存在,值得喜爱。” 杨璐

“Signal Lost ”, 杨璐设计 2018 年

  1. 你最近一个系列(“Signal Lost”)/成衣背后的设计想法是什么?

杨:我最近的一个设计系列叫SIGNAL LOST,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于一首歌《静止》。这首歌的歌词引起了我的共鸣——寂寞环绕着电视,垂死坚持,在两点半消失。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,每个周二下午都是电视台的检修时间,那个时候电视里没有任何节目,屏幕中呈现的不是没有信号的检修画面,就是信号中断的雪花画面,那一刻似乎无所事事,仿佛一切都静止了。

这种没什么可做的感觉,不仅让我想到过去,也让我联想到现在,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,我们依赖智能技术、大数据、软件等,如果有一天这些突然静止,我们是否依旧无所事事?我想过通过这个略带怀旧的设计对现代科技的依赖以反思。

无意识存在的冰激凌不去吃会消融,在臆想的世界中,被动选择的人如同无意识的存在,他们是否也会消融?于是问题出现:是我们被隔离了,还是我们选择了隔离?

  1. 你有任何喜欢的工艺和面料吗?

杨:我是一个接受多元化的人,对于技术和材料,我认为无论是传统型的,还是创新型的材料,只要它能最大程度在设计中发挥作用,那它就是合理的存在,值得喜爱。

很多时候,我会突然对当下的一个风景、画面、甚至是事件产生灵感,这都促使我尝试用面料改造的方法做一些面料小样,并把他们应用到设计中。我也会在闲暇时间去无目的性的学习、创作、设计一些小样,让它们在色彩搭配和肌理变换上有所不同,产生出不期而遇设计效果。

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多种多样,他们特有的手工技艺也是丰富多彩,值得传承和发扬。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服装文化重要组成部分。在这个时下推崇“匠心”的文化环境中,更是不可或缺的。我当然会考虑将他们应用到我的设计里,可能是以一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灵感的设计系列,也可能是把中国少数民族技艺应用到我的服装设计中。

“Signal Lost ”, 杨璐设计 2018年

除了日常的服装设计以外,杨还拓展着戏剧服装的设计和制作,在北京人艺60周年纪念话剧《结婚进行曲》中,杨有幸担任服装设计助理一职,进行服装设计及制作的工作,杨对能够参与到这个话剧的服装制作感到荣幸。正是这些不断尝试的经历,丰富了我的设计纬度,拓宽了我的视野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事,杨非常感谢一路以来支持和帮助她的家人,老师,前辈,学校和朋友们。她很幸运,也极其感恩你们对她的期许和认可,这都成为杨坚持并有信心把服装设计做好的动力。敬请期待她未来更多的作品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lsbeth van Paridon为Temper Magazine 2019年所著 ,版权所有
图片:由杨璐提供 ,版权所有
中文翻译:李丹
版权@ Temper Magazine 2019年 版权所有

 

 

Elsbeth van Paridon
Follow me

了解 The China Temper 的更多信息

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