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原创的“土酷文”化。浏览着一本以“景区合影”为题材的时装目录,采用直接的摄影手法去表达中国独有的土酷潮流,将源于北京的多元文化小众品牌 MARRKNULL 代入到在北京各大旅游风景区,包括天安门广场,长城以及什刹海。谁“土”了?

MARRKNULL Studio
John和 Jane Wang 摆着各种姿势仿如正在享受假期,模特儿和游客 – 艺术临摹着生活,融入中国独有的前呼后拥的游客。土酷:把 模仿与真实的时尚融合到极致。由北京小众平拍 MARRKNULL呈现。
MARRKNULL 善于用创新的解构主义去从新融合多元素理念在时装上,着重于服装被解构后的变化,通过特别的裁剪去表达新一代中产大军特有的社会文化。年轻人的品牌打破了对传统和性别的束缚,通过冲突的撞击体现时下新中国年轻人的文化。这是自负吗?

MARRKNULL Studio
土 [tǔ]酷 [kù]
首先解释一下 “N词库”
土 [tǔ]: 1. soil; 2. local (emphasis on the phonetics, “TOO”); 1.土地 2. 本土,老土,娘炮
土酷这个潮流代表着中国的一种亚文化的穿着和摄影手法。这个潮流展现了复古和幽默的时尚。
品牌的季度目录呈现了厚重的土酷元素,展现了一系列如梦如画的景区摄影。摄影重点是用直接的手法把模特儿和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 (天安门,长城,什刹海)等各种经典观光胜地结合起来,把高端时尚融入摄影,冲撞着如观光客街拍,在公园前拍婚纱照等等娘炮的日常行为作为对比– 把庸俗融入到时尚的画框。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变成了时尚的一种新的唯美。

MARRKNULL
时尚中的自我
艺术呈现在三种境界:观念感,日常和成果。土酷的概念就是一种对思想境界的挑衅, 把艺术通过生活展现出来。路人,土酷的主角,只不过是诱饵, 去体现越发壮大的中国亚文化艺术。
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这样写到:人类需要通过三个阶段的变化,就像骆驼,狮子和婴儿。骆驼必须忍辱负重,因别人而生存,最后才能成为狮子。捕食者游走的眼神知道如何猎取它所想得到的,敏锐的直觉非常重要。最后,狮子演变成赤子,从我要变成我是,对自我作出肯定。当所有可以摆的姿势都摆了,返璞归真,就像本杰明 巴顿式的回归,回到摇篮。
或许在时装界,土酷精神也会从返真实,在模仿生活的积累回到时尚的缩影。时尚在自我的幻想中止步。

MARRKNULL Studio
执笔:《Temper》杂志 Elsbeth van Paridon
中文翻译:Deng Hui
部分图片:MARRKNULL Studio
版权所有Temper杂志 2018
- 90后女孩马海伦:用镜头发现故乡新疆 - 5月 7, 2022
- “我 emo了”:现在的中国年轻人都emo了 - 10月 15, 2021
- BBB BAR · 北京年轻潮人的宝藏CLUB - 9月 5, 2021